从甲骨文写到简体字,写不完的是历史绵长;从竹简手抄到宣纸印刷,传不尽的是文化多样;从远古到现代,数不清的是匠心独造。上下五千年,无数伟大的发明创造和神工鬼斧无不是勤劳智慧的劳动者们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摸索总结而得。时光易逝,窗间过马,带不走的永远是刻在人心上的印记。时值“五一”劳动节小长假第一天,青岛博物馆郑重开启汉字印刷的时光之旅,探寻古老的“技艺密码”,解锁全新的文化知识“装备”。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春光烂漫,恰赴一场来自博物馆的邀约,伴着莺飞草长,来收获一段缠绵的墨香。从文字的变迁史无缝连接到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沉醉于艺术魅力与匠人巧思的碰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古诗邂逅活字印刷,不体验一次,怎能亲历中华文化脉络的瑰丽秀美呢?精心挑选一首喜爱的小诗,细细阅读后,拣字、排版、刷墨、印刷,再轻轻放上一张宣纸,当油墨沿横竖撇捺的脉络逐渐渗透纸背,满满的心意里不仅是对于自己手工成就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在小小的方块汉字中去领略古人的婉转情思。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在这里,有人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一起学习切磋关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长见识;有人带着伴侣孩子共同体验,一起合作完成一次活字印刷,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收获亲子默契感情和生活情趣。
一次体验活动绝不会止于体验,也绝不会止于带回家收藏的薄薄纸张。传的是活字印刷术,传的是古老中国的精湛技艺,承的是汉字的魂,承的是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时间在流逝,但文化和匠人风骨是不会老的,永远不会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