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了。在这个传统节日中,青岛市博物馆结合第二个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了60多名市民走进青博手工课堂,学习DIY技艺,重温民俗、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粽子节。
端午节是中国每年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过端午节,家家都要洒扫门庭,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于驱瘴;然后一家人洗苇叶、包粽子、吃粽子;小孩子还要佩戴香囊、拴五色丝线。一些地方,举办赛龙舟活动,在江淮地区,家家还要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6月16日上午,青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燃香挂鞠”手工制作活动。
据来自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的辅导老师介绍:手鞠是一种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身的高级手工艺品。手鞠又称手毬,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唐代的蹴鞠,可拿来抛掷把玩。也有父母赠送手鞠给孩子的传统,在缠绕的球中母亲会藏入一张纸条祝愿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不会知道放入球中的纸条上具体写了什么祝福,所以手鞠球也被看为是带有亲人祝福的幸运球。后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流传至日本。
参加学习的学员中,有满头银发的青岛大姨,有在校的大学生,也有刚读小学的小朋友们。很多年轻的爸爸或者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制作活动。引人注目的是,还有来自青岛山科大的10名师生,其中有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的7名大学生。
学员们领取了各种制作材料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老少搭配、或母女组合,按照步骤,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穿针引线、精心制作。一双双巧手在丝线缠绕的素球之上“排兵布阵”,见证了几何构图里显现的出乎意料的玄妙、无以伦比的美丽。
经过两个小时的手工缠绕、编织,一个个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手鞠球中脱颖而出。经过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的手鞠球,美仑美奂,每一个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美国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只小小的手鞠球包含了很多技艺,对色彩的搭配、组合,对动手动脑能力都是一个考验和锻炼,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等媒体都到现场进行了采访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