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岛市博物馆迎来六十载芳华。值此华诞,青岛市博物馆特别推出“文物里的四时花开”系列推送,以四季为脉络,精选馆藏花卉文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每季为您展现中国古代器物、绘画等艺术作品与自然生命的对话。“文物会说话,花开知时节。”此刻,我们邀您在“春之生”的乐章里,聆听文物与花卉的千年密语,品读东方美学的生生不息。
清 雍正粉彩牡丹纹盘
青岛市博物馆藏
《彩瓷聚珍——馆藏明清瓷器陈列》

高3.3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9.2厘米
天工巧夺胜丹青,素釉凝脂托彩翎。
数点胭脂融雪色,三分春意入窑形。
枝头蝶栩窥唐韵,盏底云流动汉星。
莫叹浮生皆过客,千年窑火照空灵。
秾艳与清寂、精微与留白、天趣与法度,雍正粉彩美学在矛盾与统一中达到巅峰。此盘胎体轻薄细腻,釉质清澈透亮。盘心粉彩绘以牡丹、竹石为题材的“祝福图”。构图疏朗有致,色彩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底足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牡丹作为传统吉祥纹饰,常常装饰用于瓷器、玉器等工艺品之上。雍容的牡丹在釉色间绽放,立于红尘繁华,却又超然世外。

清 犀角透雕花枝形杯
青岛市博物馆藏
《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

口径14.3厘米、高25.5厘米
昆吾凝月魄,鬼斧镂玄冰。
雾隐千山骨,光浮九曲藤。
辟邪纹篆古,纳海芥舟澄。
莫问燃犀事,通灵自有灯。
此杯体雕成一面尚未铺展开的大荷叶作杯槽,杯槽下雕有一束花枝,有莲花、海棠、小山花及各种草叶,枝叶茎部系着“绸带”,所雕花草玲珑活现。莲瓣轻卷、海棠含羞,丝缕借势、气韵联通,仿佛能嗅到匠人刻刀留下的草木芬芳。


清 铜胎画珐琅小碟
青岛市博物馆藏
《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

口长9.2厘米、宽7.6厘米、高3.4厘米
谁把铜胎做画绢?珊瑚玛瑙淬轻烟。
金丝界破三春露,蓝髓洇开五色泉。
这枚海棠花形的小碟,是春天最精致的情笺。蓝色珐琅地上绘回纹、花卉纹、桃子等图案。线条勾勒出时光的密码,永不褪色的海棠舒展着桃色花瓣,正低吟浅唱——“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清 螺钿插屏
青岛市博物馆藏
《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

长20厘米、宽8厘米
鲛宫碎月落人间,万片星芒绣锦笺。
此螺钿插屏镶嵌螺细、玉石,螺钿流光似星河倾泻,玉石皎洁若月华凝霜,是工匠以刀为笔、以贝为墨的写意。
清乾隆 绿地粉彩轧道花卉纹碗
青岛市博物馆藏
《彩瓷聚珍——馆藏明清瓷器陈列》

高7.9厘米、口径9.1厘米、 底径3.3厘米
器内与盖内挂白釉,盖面与腹身施绿釉,绿釉地上轧印有卷草纹,主题纹饰为粉彩折枝花卉,釉色清新淡雅,呈现“碾玉为胎化太清,胭脂点露破天晴”之意。盖底与器底以青花书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当“绿地”与“粉花”达成“契约”,便将春天封存于釉彩轮回的永恒里。

在青博,春天从不止于季节的更迭——真正的美,从未被时光带走。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器物上生根,在文化中延续,等待与每一双懂得欣赏的眼睛相遇。在这里,每一瓣纹饰都是未写完的诗,每一件文物都是春天的永恒注脚。
互动邀约
收藏您的春日记忆
1. 拍摄“文物花卉”与实景花卉对比照;
2. 照片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或小红书,发布时标注地点为“青岛市博物馆”或文案出现“青岛市博物馆”;也可分享至新浪微博带话题#青博四时花开#、#寻花青岛#或@青岛市博物馆;
3. 将以上任意平台发布的截图通过右下角“写留言”发送至本推文(留言发送图片时也请填写文字,否则可能出现留言无法接收的问题)。
留下您的诗情画意、
1.为文中出现的馆藏文物创作诗词(或赋);
2.作品须符合格律规范,新、旧韵皆可(新韵注明),主题健康、格调高雅、积极向上;
3.通过右下角“写留言”发送至本推文。
2025年5月18日12:00前参与以上任一活动,留言被精选后,可于2025年5月10日至18日(9:00-16:00,周一除外)凭发布内容到青岛市博物馆领取定制版“岁华与共”明信片(每条留言限领一张),还可打卡春季限定套色印章!赏花正当时,快来“捕捉”属于自己的春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