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国学公益大讲堂第四讲——《盛日寻春——慎终追远话清明》

2017-04-023072分享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时节,相约青博。青岛市博物馆联合慧源国学公益基金推出国学公益大讲堂第四讲:《盛日寻春——慎终追远话清明》。本次讲座特邀中华吟诵学会理事、青岛吟诵工作处秘书长,青岛市国学学会副秘书长林打打女士及师从广陵派传人姜抗生和诸城派琴家庞雨珠的我馆古琴培训班授课老师蔺学杰,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古典视听盛宴,以全新视角解读吟诵的千年魅力。
 
               
  
   讲座一开场,林打打老师邀请了一位小粉丝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所知道的清明节来历小故事。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林老师以一首古诗《寒食》为我们揭开了吟诵的神秘面纱,并与大家分享了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吟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已有2500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且对文体无限制,千人千调。

      
  
   声韵之美在浅吟低唱中娓娓道来,林打打老师为大家吟诵了多首经典古诗词:《诗经?蒹葭》、《敕勒歌》、《论语?学而》、《破阵子》等,或古朴、或明朗、或精炼、或激壮的诗文体语言抑扬顿挫中顿时满屏的画面感,为本就不俗的诗文增添了不少韵律美。在《赠汪伦》一诗中,林老师带领大家齐声吟诵,并详细解析了各个字句的“平仄”、“强弱”、节奏以及开合等规则,包括依字行调、依义行调等具体规则。讲座的最后,林老师与蔺老师合作一曲琴歌《阳关三叠》,琴声中在场的观众们齐声附和,用今天所学之吟诵知识体验了一把传统吟诵之美。大家纷纷表示于古典诗词歌赋的单纯文字外有了更多韵律上的认知与感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