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国学公益大讲堂第十一讲:《苏东坡的成才之道及其当代启示》

2017-08-132721分享
    8月13日上午9:30,由青岛市博物馆与慧源国学公益基金联合主办的国学讲堂系列讲座第十一讲“苏东坡的成才之道及其当代启示”如约开讲,青岛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院长马斗成教授为新老博粉儿们解读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眉山苏家的教育之道,揭示了千年之前文人教育的内涵及方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大家苏东坡的成才之路。

      

    马老师由苏家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入题,指出环境育人的必要性,苏家兄弟二人自小受古朴的书房文化熏染,各种经典古籍常伴身侧,游戏图书,寤寐其中。父亲苏洵注重励志教育,为苏轼兄弟二人制定家庭教科书,侧重作文,强调读书与作文的目的。小苏轼在少年便有“文章风云起,胸胆渤澥宽”的才华。其母程夫人在家庭教育中也起到重要运用,她侧重对孩子品德方面的培养,要求苏轼在读书学习之外还应注重名节,这对他后来高洁人格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历代诸多文人墨客皆对苏轼的人格品行夸赞有加,林语堂认为他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模式,王国维认为他的人格比其他诗人更有丰富感、变化感、幽默感,堪称古今无二人,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古人重视对人的性情及精神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当代教育可从中取道学习。
    此外,马老师还指出鼓励教育、修身教育与勤俭教育的重要性。苏洵编修族谱,强化子孙对宗族的重视与传承,重视孝悌之心。程夫人以俭育人,在物力丰厚之时仍给于孩子清贫生活,这对苏轼后生被贬时的良好心境有着相当大的帮助。晚年苏轼对其孙的教育中以夸赞为癖好,可见鼓励教育的重要性。
    虽值小雨,但场内座无虚席,马斗成教授通过苏家的学成仕途经历让大家了解到书香文豪的养成之路,其中蕴含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跨千年而受用无穷,这些启示在当下仍有很好的示范运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