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国学公益讲堂第八讲——《中庸之道》

2017-06-113003分享
   2017年6月11日上午9:30,国学讲堂系列讲座之第八讲《中庸之道》在博物馆西区国韵学堂如期开讲,本期讲座联合慧源国学公益基金,并邀请到了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马林刚老师主讲,带我们一起走近中国传统哲学,解读品析中庸之道的精髓。

      

   何为中庸?中庸之道的智慧在哪?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中庸之道中的智慧?且听马林刚老师娓娓道来,何为中庸,对中庸的认识有理性和感性之分,日常生活中的中庸常以“和稀泥”、“和事佬”的形象出现,事实上中庸是指“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即是说中庸讲究的是“过犹不及”,是一种让自己、让别人都舒服的处事哲学。所谓“大可无穷大,小可无穷小”,这之中有无限的张力,大小调和之间,就需要人的中庸智慧。

      

   谈及中庸之道的智慧,马老师说道,率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之道高明在何处,在于致中和与至诚。为人处世皆在这二者之中,追求适度,把握分寸,内心和谐,对万事万物保持赤子之心。而其关键还需常常践行,正所谓,庸也者,常也。
   如何践行中庸之道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要有针对性有方向,关键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培养判断力,用学习的知识指导实践。践行之后还要学会“省”,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常怀谦卑之心,常思己过,方能有所裨益。

      

    马老师在讲座中娓娓道来,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庸之道的魅力,还为我们剖析中庸之道哲学的深层智慧。整场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将复杂的人生哲学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向观众阐释。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听众却始终向主讲人马老师投以热切求知的目光。讲者酣畅淋漓,听者意犹未尽。讲座结束后,老师仍与观众交流中庸的智慧与心得。

      

    本期国学讲堂在马老师与观众们的探讨交流中度过,下一次青博国学讲堂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哲思与人生智慧呢?敬请期待,观众们可持续关注青岛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与慧源国学公众号动态,与道友们一起,听讲座、长智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