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放大镜、一套套修复工具,还有一块块来自寒武纪、白垩纪时期的化石整齐的摆放在青博学术报告厅里。2021年2月14日大年初三,20名通过网上秒抢到活动名额的、此刻又冒雨前来准时参加活动的青博“真爱粉”,上午10点准时出现在活动场地,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化身“化石修复师”,专注的开始了一场神秘的化石修复体验。
化石标本里面保存着不同时期古生物、活动的轨迹还有一些残留的有机分子,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到亿万年前地球上生存的物种以及活动习惯。当你走到它们的面前时,它们好像在“你争我抢”地向我们“讲它们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吗?它们被发现的时候隐藏的很好,是不容易被发现,与发掘、修复出土的文物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化石也经过了科学家们的修复才呈现出它们的过往,展现出它们的魅力。那么化石是怎么修复的呢?青博大小“化石修复师”们跟随专业老师走进化石的背后,来告诉你如何修复吧。
修复体验之前,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中,观众逐渐讲解了化石的形成、演变、及辨别化石和修复步骤等简要知识。在分组体验中,大家开始了化石修复专业知识的学习、观察与讨论;化石初步清理确定化石的位置;以及通过带有光源的放大镜观察化石,进行局部精细修理,揭示骨骼细节,用专业工具认真、细致、耐心的进行修复等环节。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述,大家了解到由于化石的稀有性,发现一块化石非常不易,所以在修复化石过程中必须要有耐心和细心,尤其不能破坏化石中的古生物。平时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也一改往日的调皮,静下心来仔细的进行着修复工作;好奇的大朋友们也上手亲身一试,此刻的学术报告厅里大家正在与来自数亿年的古生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大家的细心修复,一只只古生物在自己的手中焕发出“新貌”。
在《地球生命演化特展》中这些奇特的、萌萌的、凶猛的化石标本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本次在春节假期间推出的自然科学类化石修复公益活动受到大小朋友们的热烈追捧,不仅为留青过年的观众朋友们增添一道文化体验大餐,帮助观众掀开化石修复的神秘面纱,通过修复体验更培养参与者的亲身实践感受,引领公众走进博物馆,走进传统文化,让传统手艺成为新时尚。
今后,青岛市博物馆将继续依托丰富的展览和馆藏资源,举办更多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增强体验感的特色文化活动,更加满足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