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传世书籍经历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在一代代修书人的妙手匠心里,得以修复和保存。
国宝守护营第三天,营员们第一次真正深入地认识了《书的故事》。我馆纸质修复专业老师胡可佳为营员们讲述了《古籍保护与修复》基础课程,如修复原则、书籍破坏会出现的情况、修复步骤等。“良工需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揭开行业神秘面纱,营员们幼小的心灵也慢慢体会到,古籍修复的过程不仅需要精妙趁手的修复工具,更要心思细腻的专业人员日复一日地付出劳动和技术。小朋友认识了许多修复古籍时用到的工具,例如排刷、针锥、喷壶、镊子、竹刮、压书石等。通过近距离观赏、亲手触摸工具,小朋友们对古籍修复工作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
接下来优秀志愿者讲师张新平为大家讲述《书的故事》,细数书籍的材质和装帧方式的演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梳理了从甲骨文书到青铜铭文再到简牍、纸张的几个阶段,随后又拿出各种装帧方式的书籍,向小朋友们展示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常见的装帧形式。看着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书籍,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提问、或踊跃参与互动抢答。有小朋友表示:“书籍从古至今是如何装订的、以及书籍的装订方法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听完张老师的讲述,我了解了文字和书的历史,也知道了这个从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变成刻在纸上的过程。”
之后的手工部分,老师们带领小朋友制作“册页装”手账本,古韵仿绫硬板书皮,其中是页页相连像,最后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姓名,一本属于小朋友们自己的折页装书籍就做好啦!大家兴奋地标记着“日记本”“纪念册”等字样,如同捧着自己最珍贵的经历和童年时光。
要知天下事,需读古人书。明天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