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古籍,触摸千年文脉;漫步展厅,读懂中国故事。”6月21日结合《典·阅——青岛市博物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展》,举办博物馆里品文明——“古籍里的大语文”特色导赏活动。通过古籍链接教材,带领公众走进“古籍里的语文世界”,探寻典籍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高级语文教师庄伟老师和青岛市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彭霞老师,为参与者们带来一场别出心裁的“语文课”。
在展厅讲解时,彭老师从翻译佛经引出汉字声调的抑扬顿挫,从学习时用的《新华字典》,引入古人使用的“字典”——《说文解字句读》,在讲述《梅花集咏》时,列举出诸多咏梅的诗句,巧妙地将自身感悟融入讲解之中,不仅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心理距离,更引领我们深切感受到先贤笔下的智慧与深邃情感。
庄老师将古籍与语文课本巧妙结合,她细致入微地剖析《五经正文》中的严谨经义措辞,深入解读《六书正讹》所蕴含的汉字构造智慧,这部作品被誉为古人的‘汉语词典’。深入对比《史记》与《资治通鉴》这两部“史学双壁”,从书中记载的跌宕历史故事感悟生活哲思;以诗画交融的方式讲述《梅花集咏》,解析古人如何借梅花意象托物言志,感悟古典诗词的意象之美与情感表达。互动环节中,小朋友害羞回答时,她立即说:“你的见解很有新意,能从这个角度思考非常棒!” 这鼓励如暖阳融化紧张,让学习充满知识与人文暖意。
博物馆中的“大语文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它并非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在知识传递中渗透对人生哲思的悄然启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核,在博物馆的光影交错间,语文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成为连接古今、启迪哲思的精神桥梁,让文化传承与人格培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双向赋能,给我们以更多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