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大展

2014-11-063279分享
    《白线的张力——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大展》于2014年11月7日开展,展出“台湾现代水墨画之父”刘国松等两岸三地30多位艺术家水墨作品64幅。展览至11月30日结束。
    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时代的变迁,人们文化观念的进步,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都促使着水墨艺术必须寻求保持生命力的发展之路。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早在1963年,作为台湾现代水墨画之父的刘国松先生,为了中国画的重生与发展,一方面提出“革中锋的命”进而“革毛笔的命”的论点,另一方面从事大胆实验,创造多种新的技法。尤其是“抽筋剥皮皴”在作品中的运用,营造出传统水墨画里不曾有的肌理和线条,白线取代黑线成为造型工具,由实入虚,有无相生,再创水墨画的新境界。
    在大陆、台湾和香港有很多艺术家致力于对传统水墨艺术的开拓与创新。刘国松先生所倡导的“白线的张力”美学新主张,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陆艺术家仇德树首创的“裂痕”语言,而后王天德首创的“烟烫镂空”法等诸多艺术家的各自实验,逐渐形成以“白线”为表述的新水墨力量,致力于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探索。
    本次展览是青岛市博物馆和刘国松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一次重要展览,是刘国松时隔十年后再次在我馆举办画展,也是“白线的张力” 山东巡回展的一站。刘国松及两岸三地十余位艺术家以不同的技法和艺术语言演绎出各式的“白线”,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白线的张力”。如,大陆艺术家白海以细密如织的“白线”把雾凇雪景表现的精致入微;香港艺术家梁栋材让“白线”如闪电、如狂风一般在画面掠过,显示其张力;台湾女艺术家连瑜的白线如行云流水,朦胧而含蓄。他们均以创新的技法为传统水墨注入新的生命力。
    举办此次展览,对海峡两岸的艺术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助益和影响。

 

相关文章题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