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缕缕情丝化锦云——李沧区文物管理所藏绣品展

2015-07-143160分享
    7月14日上午,李沧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的百余件精美绣品在我馆与观众见面,囊括了16类服饰与家居用品的清代、民国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民间老刺绣作品,多为该所历时十余年自胶东民间征集而来,将展至8月30日。观众可以通过本展更多地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刺绣文化,体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美。李沧区委宣传部长魏瑞雪和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在开幕当天参观了展览。
         
    数千年前,养蚕缫丝的中国人织就了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从此刺绣有了萌芽的土壤。从远古章服制度“衣画而裳绣”的饰样,到明清之际的四大名绣,早已不知名姓的绣女,用她们聪慧的心、灵巧的手,和五彩的线,倾诉着她们的情感,装扮着身边的世界。展品中,各式各样的绣片隐现的是一个女儿从少女到新娘的成长过程;荷包、围涎、肚兜、虎头帽、暖耳……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日渐远去的传统衣饰,展现着人们生活的慢,倾注着母亲的爱,寄托着妻子的情,传递着家庭的暖;而信插、马面裙、抹额、枕顶、粉扑这些现代生活中早已不用的衣物,承载的则是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展览中也展出一些至今仍有使用的物品,如茶壶套、供花、绣花鞋等,不同的时代风貌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开幕当天上午,主办方还邀请了民间刺绣高手、鲁绣传承人戎玉蕊专程从济南赶到现场为观众展现传统技艺。本周六,戎女士还将在展览现场传授大家绣制鲁绣的基本技艺和针法,上午九点半和下午一点各有一场时长1小时的公益教学活动,现邀请40位观众学习绣制。有兴趣的观众可以拨打市博物馆热线电话88896286报名,学习结束后,绣制的作品和工具均可以作为纪念品免费带回家。
         
部分展出绣品:
清四合如意云肩:
         
清高跟蝶恋花弓底绣鞋:
         
民国虎形五毒纹围涎:
         
民国虎头帽:
         
民国补色花鸟枕顶:
         

相关文章题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