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国家文物局制定和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工程,是继2011年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在全国首次针对国有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青岛市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唯一地级试点城市。我馆作为青岛市最重要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单位,在自2012年3月启动的此次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地方龙头博物馆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以扎实高效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截止到2012年9月6日,已完成玉器、陶器、古籍善本、竹木牙角、古墨、砚台、印章等17类4994件/套、17553件文物的普查。加上2010年,借助国家文物局文物调查项目完成的馆藏珍贵文物普查,计9334件/套、23782件,市博物馆共完成14328件/套、41335件文物普查工作,占全部馆藏的26%。
在此次普查试点工作中,我馆以普查促业务,为博物馆科学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对藏品建档、信息化建设、馆藏研究、文物保护、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是一次促进和提升。特别是普查过程中,在资料和处理品中初步辨识出一批清代胶州籍著名画家高凤翰用印,为此次普查重大发现。
高凤翰一生藏印、刻印、用印很多,但时隔仅二、三百年,遗留至今者却寥寥无几,据了解上海博物馆也仅存一枚“家在齐鲁之间”。此批印章市经过市博物馆专家研究,以及与多种正规公开出版物中高凤翰作品钤印比鉴,至少有9枚被初步断定为高凤翰各时期用印。
通过此次文物普查,我馆对馆藏进一步摸清了家底,相信在下一步普查全面展开阶段会有更多的收获。作为全国首次针对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试点单位,我馆深感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籍普查夯实本馆藏品管理基础工作,为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促进提供第一手资料,应该是博物馆等法定文物收藏单位普查工作的最终意义所在。
高凤翰曾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