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端阳将过,为纪念我国著名古琴理论家、演奏家,诸城派古琴第四代代表性人物张育瑾先生诞辰105周年,青岛市博物馆于今日携手青岛张薇诸城派古琴艺术交流中心、中国海洋大学”育瑾国乐社”、“一天秋”丝竹乐舍、青岛高校教师组成的“八骏国乐室内乐团”、“云雪堂”诸城古琴传习中心、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共同举办“博琴雅韵”活动。除了纪念意义,此次活动亦希冀在加强古琴诸派的交流联系、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原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孙厚存先生、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孙佩川处长等一众嘉宾、领导亲自到场表现对活动的支持和关注。活动开始,首先播放了张育瑾、王凤襄的女儿,同时也是青岛张薇诸城派古琴艺术交流中心顾问张玲女士等三人因故无法到场而录制的视频;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好宣读古琴家、计算机专家陈长林先生为本次纪念活动发来的贺信。
现场观众还通过由青岛张薇诸城派古琴艺术交流中心牵手青岛市博物馆共同制作的简要介绍诸城派古琴王氏家族传承体系相关内容的视频短片,加深了对诸城派的了解。随后,张育瑾老师的弟子、诸城派古琴的第五代传人耿守田老师、张薇老师与到场的琴友们分享了自己的古琴历程与心得。
活动现场,张育瑾老师的孙子张毅先生以及弟子张薇老师共同将一本非常珍贵的1980年版《桐荫山馆琴谱》捐赠给青岛市博物馆。该琴谱是青岛市文联、青岛市文化局收集民族音乐遗产领导小组于1980年征集出版的(第二版),是王氏家族族谱。原谱只有古琴专用减字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张育瑾、王凤襄在原基础上根据王秀南教授的节拍加注简谱,完全保留了诸城古琴的原始韵味。赵好副馆长代表青岛市博物馆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随后,青岛市博物馆赵好副馆长为本次纪念活动致辞并正式宣布此次纪念活动演出开始。当《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秋江夜泊》等14首经典曲目响起,现场观众无不沉浸在古琴艺术的非凡魅力及其所展现的悠远意境之中。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却在近代社会变革和西学涌入的大潮中蒙上一层微尘,传至今日的古曲数量之少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在为千古风韵扼腕之时,幸有张育瑾先生和一众古琴家的积极努力,在悠悠的岁月车轮中执着于挖掘古琴艺术并将其展现于世界文化之林。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诸城古琴2010年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奖牌。在这块中华文化艺术瑰宝重现流光溢彩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每一位古琴爱好者支持和每一位艺术传承者的不懈努力。
博物馆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自2013年始我馆开启古琴系列活动,多元利用馆藏古琴、琴谱资源,以“古为今用、活化保护”为理念打造了“博琴雅韵”古琴活动品牌,无论是坚持多年的古琴公益培训,还是2018年青岛张薇诸城派古琴艺术交流中心传习基地的落户等活动,我们联合多方古琴同道,携手搭建传承古琴文化的桥梁和平台,通过多样方式让古琴文化“活”起来,共同担负起致力于让古琴文化“传”下去的责任。文化源远,传承路长,携手同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