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2022青博记忆】开放教育篇

2023-01-171248分享

事虽难,做则必成。回首2022,我们迎难而上、扎实奋进,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增强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文化软实力。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一年一个新台阶,稳步前进,努力实现博物馆发展新目标!


多元传播、分众传承,让更多文物“活起来”!2022年的青岛市博物馆以更多样的方式、更自由活泼的姿态,开展分众化社会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度和满足感,传递来自博物馆润物无声的文化力量。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各类特色社会教育活动358场,受众近185万人次。获批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青岛市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青岛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与崂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共建结对成为该单位思想教育基地,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书的故事》荣获青岛市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ee4f34429b53955f31470bfceb3da0e.jpg


开放教育2022年度时间轴


一、 聚焦一线 提升开放服务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入馆必扫一码通”、亮码、预约参观等防控工作要求,门口设有便民免费口罩机、疫情防控及卫生知识宣传栏,服务台、存包柜定时消杀,多措并举给公众提供安全健康的开放环境。

观众在开放部人员的指导下有序进馆.jpg

 观众在开放部人员的指导下有序进馆


二是立足岗位练兵,提升作风能力。根据《青岛市博物馆“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方案》的部署,开展了开放服务岗位青年队伍练兵工作,组织职业素养岗前培训、讲解技巧与服务培训、历史与文物知识学习,提升攻坚本领,持续加强能力建设。组织讲解岗位工作人员参与和观摩“百年再出发 献礼二十大”——青岛市2022年红色宣讲人大赛和“红动青岛 • 强国复兴有我”青岛市第四届红色故事讲解比赛,新入职的年轻讲解员在两项比赛中斩获佳绩。


二、 “美好生活 +” 焕发文化遗产新活力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传袭一脉相承的厚重底蕴。在博物馆里过节、找寻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共认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每一个传统节日,青岛市博物馆都充分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今年推出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端午艾草香囊DIY、七夕护手霜DIY、中秋花灯DIY、重阳节香囊DIY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断满足各年龄段对“文化过节”的精神需求,为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满满的仪式感。


“柿”顺遂人安康 —— 端午艾草香囊DIY活动.jpg

“柿”顺遂人安康 —— 端午艾草香囊DIY活动


(二)展教互动,尽显文化魅力


延伸展览内涵,开展多彩社会教育活动。结合《闽台木偶艺术展》举办木偶头DIY活动,让大家走近千年偶戏,感受传承千年依然在掌中飞舞的传奇非遗故事;结合《虎年生肖展》,推出“虎头帽”非遗技艺体验活动,20组亲子家庭穿针引线, 一只只色彩丰富、“虎虎生威”的虎头帽在大家手中变得有模有样;结合《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一场陶器修复技艺体验带领观众们打开尘封于地下的时光宝藏,在一番细致的修修补补中完成和历史的对话;依托《大地之光》展览,以融合自然科普+手工研磨矿物颜料的解密式体验文化传播活动,于慢时光中探究几许传统工艺,让孩子们邂逅神奇的矿石“家族”;结合《法门寺特展》开展邂逅“唐潮”—— “茶·香·花”国风雅集系列主题活动,带领观众品茗、篆香、插花,感受盛唐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流行时尚;结合《基里巴斯文化展》《乌拉圭摄影展》两项中外文化交流展,推出“你好,基里巴斯” 大家画、大家评与“我为乌拉圭画匹马”小画家招募的线上线下征集活动,共收到近300幅作品,孩子们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小使者,给基里巴斯和乌拉圭两个国家带去了漂洋过海的问候,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东方审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组合1.jpg


(三)借助云端,丰富数字化表达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云展览、云教育模式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可。在疫情防控形式下,青岛市博物馆着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博物馆”,举办多场线上直播活动。2022新年伊始,上线“博琴雅韵”元旦公益云赏会,带领观众们进入古乐“流行乐坛”,领略丝竹管弦间的千年意趣。大年初一,馆长和《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策展人线上线下接力直播,以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们探秘跨年考古大展。不是“庙”的会——虎年元宵游乐会通过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品游青岛”官方抖音、大众网青岛微赞直播、青岛市博物馆新华云直播等多个平台联动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文化大餐。在《法门寺特展》开幕之前,半岛都市报独家直播了文物“开箱”的全过程, 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鎏金双鸯团发文大银盆等文物惊艳亮相,令线上观众大饱眼福;展览开幕当日,青岛市博物馆联合半岛都市报推出“博物馆奇妙夜”直播,带领观众夜游展馆,一览空前辉煌的盛唐文明。开箱直播浏览量达 63.85 万次;夜探法门寺直播浏览量达123.81万次 , 人民日报客户端观看量达40.1万次。拓展博物馆服务职能,推出“可以阅读的博物馆”服务项目—— “青博朗读亭”。大家在博物馆读古诗、品古意,通过无线电波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吸引公众以多种形式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物里的节气故事、博物馆里看青岛、文物里的廉政故事等系列青博微课堂,融合文字、图片、音频、 视频等宣传手段,丰富数字化表达方式,打破时间地域界限,让观众在云端学习节气习俗、了解青岛的历史,知晓文物背后的故事。


图片组合2.jpg


(四)发挥品牌优势,传承历史文化


品牌活动带来博物馆流量。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推出品牌活动“蒙学雅颂”幼儿国学课程第五季 ——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知时节晓民俗,赏文物读古诗,品读节气之美,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暑假期间, 推出“国宝守护营”和“名师历史课堂”两期文博研学夏令营,在“国宝守护营”中,小朋友们化身小小国宝守护人,参与青铜器修复、古籍装帧等特色文博项目。在专业茶艺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茶文化,体验烹茶饮茶艺术;在“名师历史课堂” 中,小朋友们通过邮票看神奇的丝路游记、从小小的钱币中了解意想不到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在社会实践中增进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深受岛城古琴爱好者拥趸的“博琴雅韵”古琴公益学习班与古琴雅集活动,持续为古琴艺术爱好者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弘扬古琴艺术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博琴雅韵”庆元宵古琴雅集活动.png

“博琴雅韵”庆元宵古琴雅集活动


第五季“蒙学雅颂”《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开课.png

第五季“蒙学雅颂”《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开课


国宝守护营小营员体验青铜器修复.jpg

国宝守护营小营员体验青铜器修复


(五)打卡红色研学,追寻红色足迹


时值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作为青岛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青博推出“青春团课”打卡博物馆活动和“信念·旗帜”红军长征主题线上研学,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和各级团组织的黄金打卡点,献礼建团百年的同时,也为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氛围。青少年们来到博物馆,感受革命前辈炙热的爱国之心,重温红军长征热血澎湃的峥嵘岁月。结合《“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开展胶东抗战口述史交流研讨会,邀请高校地方史和近现代史专家学者、我馆文物捐赠者代表、抗战经历者代表以及策展人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对胶东地区抗战历史的研究、捐赠文物的相关故事和个人的亲身经历。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长征红色研学活动.jpg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长征红色研学活动


学生扫描二维码听团课录音.jpg

学生扫描二维码听团课录音


三、“五进”走基层 展现别样文化之旅


(一)文化惠民,服务群众


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性、公益性、惠民性,青岛市博物馆的流动博物馆专列继续万里之行,足迹遍至岛城。文化志愿宣讲团走进青岛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活动中心、金家岭街道钟家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特色体验活动及“刘墉家风”宣讲等以“弘扬好家风,树立家国情”为主题的文化志愿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开展军民共建和主旋律文化宣传。将《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展》流动展览送进书城、岛城中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方便公众了解家乡历史,增强公众对我市申遗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光辉典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流动展览送到青岛锦园社区,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助力我市廉洁文化建设。将《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流动展览送进社区公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的每个角落。

流动展览进书城.jpg

流动展览进书城


流动展览进潜艇学院.jpg

流动展览进潜艇学院


(二)馆校合作 ,促知行合一


疫情的影响没有阻碍青博将文博特色课程送进校园的脚步。开学季,“博乐伴成长”第六季——博物馆选修课进校园活动走进岛城中学和大学,为同学们带来《海上丝绸之路与青岛》多媒体宣讲,和《万华于归——李氏家族捐赠漆器》流动展览宣讲,通过讲解员讲解和VR互动体验的方式带领同学们领略青岛悠久的古代历史,探索古代艺术之美,弘扬爱国情怀,传承文明自信。


“万华于归——李汝宽家族捐赠漆器”讲座.jpg

“万华于归——李汝宽家族捐赠漆器”讲座


三十九中的学生正在进行VR互动体验.jpg

三十九中的学生正在进行VR互动体验


四、文化志愿服务 绽放文明之花


2022年,青博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力量,保障场馆有序开放、高效运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年新吸纳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开展志 愿服务近百人次,经过岗前培训,分别在寒暑假及日常开放日期间,加入到扫码检测、互动辅助、咨询导览等岗位。志愿者们在博物馆充分发挥作用, 展示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公众。仅暑假期间,志愿者们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馆内志愿讲解近400场次,受众8000余人次。在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们还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网络媒体,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助力《青岛老城区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微展览、《青博微课堂——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化志愿服务之花精彩绽放。


图片组合3.jpg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