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师现场讲述铜器科学修复材料和步骤
2024年4月26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学生来到青岛市博物馆进行馆藏铜器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学习。此次现场授课为山东大学“文物保护科技”课程授课内容的一部分,依托于“青岛市博物馆馆藏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在修复实验室现场,学生们认真学习识别铜器病害,了解铜器科学修复材料和步骤,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铜器的保护修复的理解,增加了学生对文物保护修复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多将理论付诸实践,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此次课程充分发挥了高校在文物科技保护方面的优势,结合博物馆多年文物保护修复的具体经验,将文物保护科技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文物保护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馆藏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思考。
现场演示造像修复
现场演示铜镜修复
“青岛市博物馆馆藏铜器保护修复项目”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对馆藏95件/套珍贵铜器进行保护修复。2023年,我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启动实施,强化科技保护研究,开展了铜器锈蚀产物分析、髹漆青铜器材质与工艺分析、漆皮软化回贴修复工艺研究,并完成了部分铜器的科学修复,目前按计划顺利开展。
铜器修复工作现场
铜镜显微观察
漆金铜造像修复中
修复工作记录
接下来,青岛市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将深化馆校合作,在高质量完成保护修复项目的同时,立足于馆藏文物研究、科技保护修复及活化利用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文物、文物保护修复的教育作用,共享馆校之间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市文物保护与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