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是适宜于森林游猎的唯一交通工具,
也被誉为“林海之舟”。
“鲜卑”作为族名,
原意为“养神兽的人们”。
他们的神兽就是类似鹿的形象。
这件鹿角金步摇出土于达茂旗,位于大青山一带,推测可能是北魏六镇起义时,鲜卑贵族仓皇出逃下埋藏的遗物。
步摇的形象似是马首鹿角,说明鲜卑人在步摇冠饰上将本民族的崇拜和爱好加了进去。这种自然崇拜是森林民族的生活痕迹。
森林密布的大兴安岭深处(图源《追梦中原 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
森林中的驯鹿(图源《追梦中原 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
大鲜卑山,炊烟袅袅,鹿鸣声声。
在这个被山岭和丛林隔离开的世界里,
拓跋鲜卑诞生。
呼伦湖
呼伦贝尔草原(图源《追梦中原 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
南迁“大泽”,
他们离开森林,来到草原。
驯鹿的时代已经过去,
草原是骏马纵横驰骋的世界。
北魏壁画敕勒川狩猎图
黄河流域示意图
历经“九难八阻”,
始居匈奴故地,称霸草原。
驻牧敕勒川,
他们的目光从草原转向中原。
拓跋鲜卑南迁路线示意图
阴山秦汉长城
从盛乐,到平城,再到洛阳。
这是一场文明与进步、权利与财富的角逐,
也是一场“尽失自我”的悲壮蜕变。
元代鸟羽式萨满服 内蒙古博物院藏
云岗石窟
扎根中原的拓跋子孙,
再也无力回望森林与草原。
萨满的鼓声不再为他们祈求什么,
仰天望去是面向众生的佛主。
午夜梦回,步摇声声,
那是梦中的故乡。
全景展厅现已上线!随时随地探索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绚丽多彩!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全景展厅
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6日至8月31日
展览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东区一楼南、北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