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青岛市博物馆召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位及展陈大纲专家论证会

2024-12-112679分享

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是青岛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为了进一步探索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与陈列展览质量的全面提升,2024年12月8日,青岛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位及展陈大纲专家论证会在我馆学术报告厅召开。

1.JPG

本次会议特邀南京博物院原院长、现名誉院长龚良,国家自然博物馆原馆长、首席科学家孟庆金,福建博物院原院长吴志跃,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黄亦兵,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杨玲,上海大学现代城市展览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黎等文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位及展陈大纲把关提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荣瑞峰,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玄克臣、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四级调研员张豫豫出席了此次论证会。青岛市博物馆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展陈项目内容设计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专家首先实地考察青岛市博物馆新老馆区,随后查看资料、听取汇报,展开论证。

2.JPG

3.JPG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荣瑞峰处长指出,青岛市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市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要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特色性和影响力的展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以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4.JPG

青岛市博物馆赵好副书记向领导、专家介绍了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建设、展陈大纲编制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情况和创新性思考。一是,提出打造文旅创新港和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拓展文化服务机构边界,使之与社会经济生活深度融合,让文化更有力量。二是,展陈内容成系统,均从诠释“何以青岛”的体系内核出发,分为三大序列。三是,提出“数智流线展区”的概念,以“文化场景+文化业态”为探索方向,将数字展项有机融入公共空间,打造数字展示与公共服务相融合的国内博物馆界数字应用的新模式。四是,社会教育体系的全龄分众化服务,形成“博”系列品牌,服务群体的年龄长、幼双向延伸,并针对身心障碍观众特别研发“博爱”品牌教育项目。

5.JPG

6.JPG

经过系统论证,专家一致认为认为青岛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位以“何以青岛”为主题,以文化创意为抓手的大服务理念,符合当今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和青岛的实际情况,且具有相应的特色和创新性;展陈体系整体设计合理,各展览大纲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为了更加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更加突出青岛特色,专家建议做局部的调整和完善。一是建议更加突出青岛“文化融合、时尚靓丽”的城市特色,将青岛市博物馆的定位明确为“多元文化融合的时尚博物馆”,展览体系可突出历史、艺术、自然、非遗、数字的结合。二是更加坚持建立“以文化创意为抓手的大服务体系”,融入“何以青岛”的原创展览、教育服务项目、文创衍生商品之中。三是展览体系和各展览要紧扣主题,突出青岛地域文化特征,有助于擦亮青岛城市名片、构建青岛城市形象。四是鉴于新馆建筑的特殊空间,建议在入口处理、门口保温、空间净高、参观流线、公共空间艺术化利用等方面,做适当的调整。

7.JPG

8.jpg

青岛市博物馆赵好副书记表示,这些意见和建议将成为青岛市博物馆后续工作调整与优化的重要依据,对于提升青岛市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9.JPG

本次论证会为青岛市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把脉定向,确保我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展陈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青岛市博物馆将充分吸纳此次会议形成的宝贵意见,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展陈大纲的实施步伐,力求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后的新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每一位到访者,以博物馆的方式擦亮青岛名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