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喜报】《典·阅》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推介名单

2025-01-181737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118123308.jpg

微信图片_20250118123027.jpg

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发挥优秀展览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升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整体水平,增强博物馆优质文化供给,1月16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活动发布了推介名单。青岛市博物馆报送的《典·阅——青岛市博物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展》荣膺推介。

自2015年起,国家文物局连续十一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工作,行业引领示范作用与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这也是继我馆《会讲故事的博物馆》儿童展和《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于2020年、2022年入选该推介项目后,我馆原创展览第三次获此殊荣。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和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指示要求,我馆启动了本展的策划工作,力求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诠释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38部古籍之丰富内涵,让观众在博物馆里读中国。本展将于2025年5月1日与广大观众见面。


那么此次古籍展具体是什么内容?

有什么亮点?

何以入选国家级展览推介项目?

下面是剧透时间!

展览主要内容

本展的单元划分按照写本(抄本)、刻本、拓本三种古籍版本类型以及新时代古籍的数字化载体,分为“书写——翰墨流芳”“印刷——文心大观”“传拓——历久弥珍”“新生——永续传承”四个单元。在“刻本”最多的第二单元再按照经史子集细分,而且史部按照史书先后来展示,呈现中国历史的清晰脉络。其他部分按照刻印先后顺序展示,呈现中国雕版印刷的发展成熟过程。在第四单元通过对新时代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古籍保护和传承,呈现古籍的新生和永续,把古籍从历史延展到当下,揭示古籍保护传承的当代意义。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册府元龟》一千卷(部分)(宋)王钦若 编   明抄本


展览三大亮点


一、让观众通过珍贵古籍阅读中国。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展览以38部古籍的文献与文化价值为主线,解读典籍中与当今时代相契合的思想观念;以古籍的保护传承为辅线,将保护珍贵古籍的人和故事隐于其中,使观众在展览中见物、见人、见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118123106.jpg

微信图片_20250118123110.jpg

秦泰山刻石拓本(第三开、第四开)(秦)李斯撰 明拓本

二、做“可看、可读、可触”的展览。展览设计本着从观众视角出发的理念,以“小而美”和“可看、可读、可触”为原则,注重古籍展陈装具的设计和展厅环境的书房氛围营造。展示的不仅是古籍的某一卷册的某一页,还通过本馆网络平台让观众可以线上游览虚拟展厅,延伸阅读部分珍贵古籍的数字化扫描成果。观众还可以在互动体验区体验拓印、触摸翻阅各种装帧形式的古籍复仿制品,参与古籍读书分享会、古籍讲座、古籍修复体验等。

微信图片_20250118123115.jpg

《道藏》五千三百五卷(部分)(明)张宇初 等编 明正统十年(1445)内府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重印本 

微信图片_20250118123119.jpg

《道藏》数字化图片(局部)

三、打造无边界与可生长的线上展。以“数字先行”理念为指导,开展前利用数字技术,提前推出虚拟线上展,并与观众互动,反馈提升线下展。即便三个月的线下展结束后,仍将古籍数字化保护成果不断丰富到线上展中,形成持续生长,永不落幕的古籍线上展览。

浩瀚古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及人文精神。一次古籍展不仅是对博物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检阅,更期待通过展览背后的解读,让大家发现刻印在古籍里的传统文化之魂、书法艺术之精和古籍收藏者同时又是捐赠者的心灵之美。让我们一起相约五月,走进青岛市博物馆,阅经典,读中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