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至,冰雪初融,阳光渐暖。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让我们一同走进《碑帖交响——中国近代书法百年探索展》欣赏两幅珍贵的书法作品,它们以不同的笔墨诠释了春天的生机与诗意,展现了传统艺术与自然意象的完美融合。
蒲华草书四条屏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
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啭黄鹂。
鸟声花影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
十丈春山带雪量,一枝短衬一枝长。
安排要得横斜致,闲与园丁话夕阳。
烟云出没有无间,半在虚空半在山。
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湲。
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映处,
有人家。右录《题画杂句》。
款识:
甲辰(1904年)仲冬,作英。
甲辰冬十一月,时处海上,芙蓉庵秀水蒲华。
钤印:
蒲华印信(白)、蒲华之印(白)、作英(白)、蒲作英(朱)
作者简介:
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号胥山野使、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人。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后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善草书,书法早年受“二王”影响较大,又学徐渭、石涛及八大。中年后醉心怀素、张旭,更加纵横齐肆。晚年创作加入碑学元素,形成跌宕奔放、豪迈雄健的特色。
这幅四条屏创作于仲冬时节,然而作品中的诗句却饱含春意,写出了红杏、绿杨、黄鹂、春山等,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蒲华的笔法纵横奔放,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将春天的动感与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笔势有力且连绵不断,仿佛枝条在春风中摇曳,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此外,字与字之间的疏密也颇具美感,如花影交映,酣畅间尽显春日的浪漫。这种独到的笔墨与巧妙的结构使这幅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也更充满了春日的意境与情感。
梁启超行草七言联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
几处早莺争暖树,频来语燕定新巢。
款识:
丁卯(1927年)秋,梁启超。
钤印:
新会梁氏(白)、启超私印(朱)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曾随其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晚年专心研究和讲学,著作收入《饮冰室全集》。在书法创作方面,梁主张“法古不泥”,于传统根基上寻求变化与创新,尤擅行楷。
作品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天里莺燕争鸣、筑巢的景象。梁启超的书法笔力刚柔相济,线条流畅洒脱,既见严谨法度,又显奔放气韵,尽展文人风骨,使得行草的气质与春天的活力相得益彰。整体布局疏朗有致,营造出春日里云淡风轻的自在感,别有一番意趣。
春意款款,时光缓缓。
青岛市博物馆里更多
被岁月隐藏的春天,
被时光沉淀的美好,
期待您的探寻与发现。
#展览信息#
碑帖交响——中国近代书法百年探索展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4日-4月13日
展览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东区二楼北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