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十二生肖中智慧与神秘的象征,自古以来便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的艺术创作,蛇的形象穿越时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在诗歌、小说、寓言、戏剧中,随处可见“蛇”的踪迹,其中《白蛇传》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蛇的敬畏和崇拜,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力量,让人们在动人的叙述中感受到生命的韧性与爱的不朽。
壹·白蛇传
清 纸本年画白蛇传戏剧人物屏 青岛市博物馆藏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主要讲述了白蛇白素贞与凡人许仙的爱情故事。该故事源自唐代,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经过近千年的演变,从口头传播,再到评话、说书、弹词、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不断得到丰富,成为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贰·灵蛇衔珠
唐 “灵蛇献珠”屏风画 太原乱石滩唐代壁画墓墓室北壁第四幅
灵蛇衔珠的典故,出自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据说春秋时期隋国的诸侯出巡封地时,见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断,立即命令随从为其敷药治伤。蛇痊愈之后,为感谢隋侯的救命之恩,特献上一颗宝珠。后人常以“灵蛇衔珠”的典故,比喻知恩图报。
叁·蛇仙送子
蛇是多产多生的动物,在中国多地、多民族之间都有流传着“蛇仙送子”的传说,版本各有不同,却都反映出了中国人对生命繁衍的渴望与重视。
·福利派送·
1.将自己在青岛市博物馆参观打卡《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的照片或与“灵蛇献瑞”主题相关的个人原创作品(如绘画、剪纸、海报设计、工艺品以及了解到的与蛇相关的神话故事等)的照片,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或者小红书,发布时标注地点为“青岛市博物馆”或文案出现“青岛市博物馆”;
2.将以上任意平台发布的截图通过打开链接右下角“写留言”发送至该推文,留言发送图片时也请填写文字,否则可能出现留言无法接收的问题;
3.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午12:00,留言点赞前6名(同时符合上述发布要求)可获得精美文创礼品一份(蛇玩偶+帆布袋)!
展览信息
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4月26日
展览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一楼、二楼环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