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铁血遗珍】巾帼英雄的抗战传奇:1945年《陈桂香和她领导的妇女模范小队》漫画剪报

2025-07-0311分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岛市博物馆谨怀崇高敬意,依托馆藏抗战文物最新整理成果,隆重推出“铁血遗珍”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推文。

邀您触摸历史温度,倾听岁月回声。

 

在青岛市博物馆藏的抗战文物中,一张泛黄的漫画剪报静静诉说着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这张1945年出版的《陈桂香和她领导的妇女模范小队》漫画剪报,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生动鲜活。作为馆藏三级文物,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抗战史料,更是一曲胶东妇女英勇抗战的壮丽赞歌。

 

一纸剪报见证烽火岁月

1945年《陈桂香和她领导的妇女模范小队》漫画剪报 青岛市博物馆藏


剪报由陈桂香本人捐赠,通过七段文字和七幅手绘漫画,生动再现了1945年山东反“全面扫荡”战斗中妇女模范小队的英勇事迹。剪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妇女们埋设地雷的矫健身影,转移群众的忙碌场景,以及抢收粮食的劳作画面。这些画面定格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让后人得以直观感受抗战时期妇女们的英勇与智慧。

 

从农家少女到抗战英雄的蜕变

1944年陈桂香担任青妇队队长 图源:海阳市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


陈桂香(1925—2021)出生于山东海阳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看似平凡的乡村姑娘注定要书写不平凡的人生。1941年,年仅16岁的她就加入了村妇救会,次年便以出色的组织能力被推选为青妇队队长。1945年4月,20岁的陈桂香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农家少女到革命战士的蜕变。她带领妇女们苦练爆破技术,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雷战专家",后来更成为经典电影《地雷战》中"玉兰"的原型人物。

 

智勇双全的“爆破娘子军”

1945年春,日伪军以海阳、莱阳为重点,在胶东发动了最后一次大“扫荡”。5月7日,日伪军4000余人向海阳、莱阳发动“扫荡”。5月9日侵入海阳县盆子山区。八路军胶东部队在开展对敌政治攻势的同时,展开了反“扫荡”作战。敌人所到之处都遭到地雷战、麻雀战的威胁。从5月7日至25日,胶东军民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打退了敌人对海阳、莱阳、五龙等地的进攻,粉碎了日军对胶东的最后一次“扫荡”。

陈桂香带领妇女模范小队在反“扫荡”中展开了英勇斗争。“五月八号那天,反‘扫荡’的消息传来,她马上召集全体妇女小队开会,每人具体分工帮助抗属、民兵家属及孤寡人家藏粮;藏了一下午一早晨,全部完成任务”。李桂香和妇女模范小队的爆破经验丰富,技术十分高超,痛击了敌人。“平时,这些妇女队员们,早把地雷窝选好和挖好了,所以一有事,马上就下好地雷。这次敌人经过他村时,响了六颗雷,其中妇女埋得雷就响了三个总共炸死炸伤敌伪十三名。”

 

战地玫瑰的多重担当

1946年元旦陈桂香(第二排左二)参加英模大会 图源:今日海阳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陈桂香和她的队员们不仅是战士,更是群众的守护者。她们帮助抗属藏粮、慰问烈士家属,她们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鼓舞了更多妇女投身抗战。“X村牺牲了一个民兵,他老婆天天哭泣,她们又拿着慰问品去慰问死者家属,并告诉她:人们都在为死者报仇。后来这位妇女也不哭了,也在准备为丈夫报仇!”除此以外,他们在战斗间隙抢种地瓜,确保粮食生产。“地瓜芽子长得老高,再不种就晚了,大家很着急!……陈桂香率领全体模范妇女小队的队员们参加了民兵组织的生产互助组,科学分工:抬水,浇水,立窝……,抓紧战斗空隙时间,种完这块种那块”。

反“扫荡”斗争期间,陈桂香参加大小战斗几百次,立下了赫赫战功,多次被评为“练兵模范”和“支前模范”。1945年8月,在胶东军区第二届英模大会上,被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词曲作家陈志昂为其创作的歌曲《女英雄陈桂香之歌》,迅速传遍了胶东大地。其歌词深入人心,脍炙人口:“可爱的女英雄陈桂香,你的名字多么响亮,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开在胶东大地上……”

 

英雄精神的世代传承

1950年陈桂香与记者纪文合影 图源:今日海阳

 

新中国成立后,陈桂香作为入城工作队员进驻青岛,历任市北区政府调解科干部,市北区人民法院审判长、庭长,市北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84年1月离休。

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地雷战》和电视剧《地雷战传奇》,传唱成歌曲《女英雄陈桂香之歌》,成为胶东大地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如今,这张剪报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民族存亡之际,无数像陈桂香这样的普通女性,用坚韧和智慧撑起了半边天。她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