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守护,一甲子传承。青岛市博物馆在建馆60周年之际,特别推出“镇馆之宝”全民评选活动,让每件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珍宝,成为公众与博物馆双向奔赴的桥梁,为青博的甲子华诞增添更加动人的光彩!
评选活动在综合评估文物价值、地域特色、传播力和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经过文物推荐、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审环节,最终评选出九大“镇馆之宝”:
1.北魏石佛造像
2.宋钧窑鼓式洗
3.明正统十年刻万历二十六年印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刻本
4.明徐渭纸本行书群望诗中堂
5.龙山文化黄玉牙璧
6.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
7.商妇好贞卜甲骨
8.清高凤翰绢本设色寿石百合图轴
9.清镀金铺翠凤冠
接下来,小编邀您一同先睹为快!
北魏石佛造像
高570厘米,腹围385厘米,底径286×216厘米,底高100厘米
两尊北魏石佛造像是目前我国博物馆室内陈列同殿两佛并立且体量最大的古代石造像。因其高约一丈八尺,故而俗称“丈八佛”。
两尊造像的造型基本相同。佛头作高肉髻,面型削瘦适中,深目高鼻,面带微笑,神态安宁。内着僧祇支,外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身姿飘逸,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下设方形须弥座。右手施无畏印,表示佛无所畏惧、庇护众生;左手施与愿印,表示佛满足众生的愿望,普度众生。
这两尊石佛造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之作,对研究北魏时期国家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石雕艺术史以及山东历史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明正统十年刻万历二十六年印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刻本
纵35.5厘米,横13厘米
本馆现存4499卷、4465册,是目前已知国内各公藏机构中最完整的《道藏》之一。初刻于明正统十年,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采用传统《千字文》作为函目分类。
万历二十六年重印后,由万历皇帝于万历二十八年钦赐崂山太清宫。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道藏》是道教经典的集大成者,内容涵盖道教经典、符图法术、斋仪赞颂,甚至诸子百家著作,堪称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的“百科全书”。其中既有《道德经》的玄妙哲思,也有医书丹方的科学探索。既有庄子的逍遥寓言,也有山川风物的生动记载。它如同一条文化长河,将古代先贤对生命、宇宙的探索汇入文明的海洋。
宋钧窑鼓式洗
高9.1厘米,口径23.8厘米,底径17.5厘米
直口,鼓式,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饰有两周等距离的乳钉纹,上20个,下18个。胎体厚而匀称,釉层肥厚滋润,通体内外施釉,洗的外壁釉层肥厚呈玫瑰紫色,器内施天蓝色釉,有蚯蚓走泥纹及桔皮纹。
器平底,底釉涂褐色釉,斑驳古拙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三个兽面足承托洗的主体,底的一侧清晰可见刻有“一”的字款,笔道遒劲。
传世钧瓷铭文主要是底刻“一”至“十”的数字。经考证,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底部刻有“一”字的洗是同类器物里尺寸最大的。
钧窑瓷器以其艳丽多变的釉色而著称,历来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此类器物多为明清宫廷旧藏,堪称国之瑰宝。
明徐渭纸本行书群望诗中堂
纵349.5厘米,横97.5厘米
此帧大幅《群望诗中堂》,是徐渭极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以行楷书七律诗一首:“桃李晴曛禁苑烟,銮舆新幸北郊旋。团花靺鞈蒐春日,细柳旌旗拊髀年。
一道甲光将雪借,千群马色截云鲜。谁兼将帅为天子,共喜文王九叶玄。”整幅作品气势憾人,点画方圆并济,笔锋纵横恣肆,重按飞提,率意驰骋,跌宕有致。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书法取苏轼、米芾笔意而自成一格。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明代袁宏道评价其书法“王雅宜(王宠)、文徵仲(文徵明)之上……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徐渭的书法在明代书坛中独树一帜,并对后世书坛如王铎、傅山等人产生了极大影响。
龙山文化黄玉牙璧
直径16.4厘米,内径6.5厘米,厚1厘米
此件黄玉牙璧,无论从尺寸、玉料还是雕琢工艺而言,都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四牙璧,较为罕见,应是三牙璧的一种变体。由黄玉制作,取材硕大,质地细腻,富有光泽。
平面近方形,呈片状,其中一角残缺。牙璧中部为一圆形孔,穿孔大且规整。四牙宽大,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四牙中心镂雕神鸟,头部为三角形,呈展翅飞翔状;边缘镂雕为凤鸟形态,身躯弯折,外部出脊,眼睛用打洼的方法制成圆眼,嘴呈勾形。表面用阴刻线勾勒神鸟和凤鸟的轮廓。
关于其用途,清代收藏家吴大澂认为此种器型就是《舜典》中记载的“璇玑”,是天文仪器中的配件。1977年,考古学者对胶县三里河遗址进行发掘,发现这种玉器出土时多在死者胸部,推断可能是一种衣饰或装饰品。1983年,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发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认为这种玉器源自仰韶文化的三联璧和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玉璧,并称其为“牙璧”,其用途可能是带有礼仪或宗教意义的装饰品。也有学者根据造型,认为牙璧整体表现的是飞鸟负日的形象,反映了海岱地区史前先民的天文观和鸟崇拜信仰。
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
口径22.5×17.2厘米,底径17.9×12.5厘米,高3.3厘米
此为一件双款漆盘。底部髹黑漆,上面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此款下面隐藏着“大明永乐年制”的刻款。相似漆盘世所罕见,堪称珍宝。
漆盘呈椭圆形,弧壁,平底,圈足。漆色润红艳丽,雕刻极为细致。盘中央雕刻有生动的人物图案:在小亭栏杆中央,三位老者正在下棋,身后有回首张望的执杖老者,随有携古琴的童子,小亭内有捧茶欲出的童子。画面用三种锦地表示不同的空间,八瓣花卉纹表示大地,波纹表示湖水,云纹表示天空。点缀的花草树木与行云流水相互呼应,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盘外壁雕刻有大朵的牡丹花和芍药花,花朵饱满圆润,枝叶舒卷自如。
商妇好贞卜甲骨
长12厘米,宽8厘米
这件甲骨保存基本完整,甲骨文清晰可见,是补证商代历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甲骨的正反两面均有卜辞。
卜辞的大意是:卜问妇好是否怀孕,武丁占卜的兆相是妇好已经怀孕。或释为:卜问妇好能不能生育?占卜的结果是能够生育。
据有关统计,“妇好”在甲骨文中频繁出现。“妇好”是谁?据记载,她不仅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善征战,懂祭祀,还是一位传奇的女将军。
清高凤翰绢本设色寿石百合图轴
纵98.5厘米,横31.2厘米
诗、书、画、印多种艺术融于一图,此画是清代“扬州画派”杰出书画家高凤翰晚年左手创作的上品佳作。
题跋:窥座新妆侧半倾,脸波乍见一枝横。粉飘藏蕤珠含紫,香破玲珑玉碾清。曲径纡回风细细,小栏低亚月盈盈。不缘老怯深宵坐,搔首酣歌看到明。乾隆丁卯夏五月。西亭百合盛开,对景略为写意,其粉本仍用《芥子园画谱》,方家见之,不笑老伧厚颜犹作依样葫芦耶?老阜六十五岁左手。
钤印:二东(朱文引首)、遁卦象(朱文)、凤翰印(白文)、左军司马(白文)、师造物(白文)。
此画虽谓粉本仍用《芥子园画谱》,但高凤翰作画不拘成法,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高凤翰嗜石,将石与百合绘于一图,表现其高雅坚贞的心志。
高凤翰(1683-1748,一说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东胶州人。晚年右手病痹,改用左手挥洒。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山水师法宋人,花卉奇逸得天趣。
清镀金点翠凤冠
长25厘米,宽19厘米,高22厘米
凤冠用镂雕镀金银片嵌饰各色珠宝点缀制成。冠顶镂雕一如意云头,两边各雕有云纹一周,有金丝编织金龙盘旋于正中,冠前后两面及立翅上雕口衔珠簾凤凰。在凤冠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喜”字,最下面是数条珍珠流苏。
冠后上部錾有“奉天诰命日,官诰重封月”十字,下有两名手持如意的朝官,冠底雕有双龙相托。
除凤冠之外,另有“奉天诰命”木箱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还有一个好消息,青博“镇馆之宝”们将在今年9月开幕的特展中亮相,让我们一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