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六秩凝华 唯此至珍】光影长廊(三)感谢有您,共绘青博时光长卷

2025-09-1251分享

青岛市博物馆的时光长卷上,每一笔都镌刻着与观众的温暖联结。从文物展柜前的驻足凝视,到活动现场的欢声笑语,无数瞬间汇聚成流淌的记忆星河。第三期 “光影长廊” 如约而至,让我们循着影像的轨迹,重温那些与青博交织的动人故事。

01

人气爆棚的博物馆公益鉴宝会

 

图片

各地千余人参与的市博物馆公益鉴宝会盛况

 

拍摄时间:

2006年6月10日

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拍摄地点:市博物馆环廊

图片

青岛晚报专题报道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当天的市博物馆公益鉴玉会活动

 

刊登时间:2006年6月11日

刊发媒体:青岛晚报

2006年6月10日上午,由青岛市博物馆、青岛晚报联合举办的“青岛鉴宝会”公益场,在市博环廊举行。恰逢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吸引了青岛及烟台、淄博等地逾千收藏爱好者前来,国内及本市12位专家分成陶瓷、书画、铜玉杂项三组为藏品做免费鉴评,现场人头攒动,出现了战国镶金错银铜带钩、唐代紫釉双耳葫芦瓶、颜真卿元次山碑清乾隆拓本等诸多高品级“宝物”。

青岛晚报第二天用《阵雨无碍“鉴宝”热情,“文化遗产日”千余市民相约市博物馆》为题,做了专题报道。当时博物馆需凭门票入场,票价20元,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天上午售出门票1200余张,是博物馆2000年东迁以来购票入馆人数最多的一天。

“六秩凝华,唯此至珍”,作为现场记者,对这场活动的盛况至今难忘。

 

02“我与青博”的那些事儿

 


我在青博的快乐时光


图片

 

图片

拍摄时间:2024年2月11日

拍摄地点:青岛市博物馆

 

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是24年寒假,爸爸妈妈在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就带我来到了青岛市博物馆。我第一次尝试做木版年画,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成功做出了喜欢的年画,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在青博,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快乐!

 

听志愿者老师讲解

 

图片

拍摄时间:2025年2月3日

拍摄地点:青岛市博物馆展厅

 

第三张照片是我跟妈妈来看青博的河湟彩陶文化展。青博的每一次展览都很精彩,妈妈都会带我来看。展柜中的文物在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下,都仿佛变成了会说话的精灵,向我讲述着几千年前的故事,传颂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匠人精神。希望青博能举办更多的展览,让更多的人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徜徉。




03从小逛到大——我与青岛博物馆的成长约定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拍摄时间:2018年

拍摄地点:青岛市博物馆

记忆里,青岛市博物馆的展柜总像藏着魔法。沉默的文物,悄悄在我心里种下了文博的种子。后来,这份热爱成了方向。今年,我考入烟台大学数字人文专业,第一次明白,原来可以用数字技术为文物赋能。从青岛市博物馆的小小参观者,到立志投身文博事业的追光者,青岛市博物馆见证着我的成长。未来,我想用所学,为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添一份力,让更多人与这份厚重的美好相遇。

 



04青博遇古蜀

 

图片

拍摄时间:2013年暑期

拍摄地点:青岛市博物馆展厅

 

在青博邂逅《神秘瑰丽的古蜀王国》大展,三星堆青铜器物的奇幻造型瞬间攫住目光,跟着讲解员的生动解说,古蜀人的浪漫想象与精湛技艺仿佛在眼前流淌。青博像座桥梁,让我与千年前的神秘文明真切“相拥”,震撼又满是感动。



05青博动漫节的热闹时光

 

图片

拍摄时间:2004年

拍摄地点:青岛市博物馆圆广场


2004 年第二届青岛动漫艺术展览会现场,青岛博物馆外挤满了热情观众。博物馆竟然也可以成为动漫文化与青春活力交融的欢乐场,这段记忆鲜活又难忘。

 

镜头定格刹那,温情绵延恒久。感谢每一份记录与分享,让青博的故事更加鲜活,永不落幕。未来已来,期待与您共同书写更多永不褪色的新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