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时,谁没为“小知识”停过手?
谁没追过几位爱“分享”的内容博主?
可您知道吗?
早在明成化年间,就有一位“宝藏内容博主”姚福,用《青溪暇笔》写下了比现代vlog还鲜活的社会观察笔记!
青岛市博物馆《典·阅——青岛市博物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在展
这里收录的全是他所读所闻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的事儿,它不仅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文学和民俗的宝贵资料,还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文化风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扒一扒,《青溪暇笔》中的一些个小知识,到底有多戳现代人的心!
01
/王莽改钱币的“小心思”,
古人早给藏友划重点了/
《青溪暇笔》卷之一 青岛市博物馆藏
玩古钱币的朋友,总在琢磨纹路、年代的门道,而“博主”姚福早就“分享”过汉钱币的秘密:当年王莽看见“刘”字“金刀”(卯金刀),就嫌恶地废了“错刀”“契刀”,改铸“货泉”和“货布”——货泉是咱们熟悉的圆体方孔,货布却像拇指般大小,古篆字刻在“肚子”上,连“黄牛白腹”的辞谣、“白水真人”的说法都记得明明白白。
放在现在,这就是博主精心整理的“古币鉴别指南”!
新莽 布货十品、货布、货泉、布泉 青岛市博物馆藏
02
/古人养花也“避坑”?
梧桐竟因“名字”被嫌弃/
《青溪暇笔》卷之二 青岛市博物馆藏
当咱们还在纠结“养多肉怕徒长,养月季怕生虫”时,明代人家选花更“挑剔”:梧桐叶大又干净,却没人愿意在家种——姚福在笔记里揭秘:因为有“梧桐泪”的药名,还有《哭梧桐》的曲子、《千字文》“梧桐早凋”的句子,古人怕“不吉利”,直接把它们划出了“家庭养植清单”。
原来“养花看寓意”的小心思,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
03
/“摆烂诗”竟是古人玩剩下的?
共鸣感直接拉满!/
《青溪暇笔》卷之二 青岛市博物馆藏
谁没在不想上班/上学时念过“春困秋乏夏打盹”?姚福在《青溪暇笔》里,还分享了一首古人的“懒学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我道秋来无意思,不如收拾过残年”。
末了,还补了句“闻者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