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以普查促业务

2013-09-133725分享

发表于《中国文物报》2013 年9 月4 日第 3 版

作者:赵好 孙刚 项顼


       青岛是 2012 年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唯一地级市试点城市,青岛市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试点单位,按照市文物局的要求,以“先行先试,摸索路径”为目标,针对难点,作出充分准备,科学实施,摸索有效模式,以普查促业务,实现了普查与博物馆建设的双赢。

       作为地方性综合博物馆,普查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普查对象多、人手缺乏;二是一般文物信息整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三是软件使用、信息采集专业要求高。针对大量一般文物信息不全的问题,本馆果断启动藏品老账整理工作。普查技能方面,采取梯队培训,培养骨干带动队伍。派骨干参加市集中培训,由骨干人员培训普查工作小组全体成员,针对普查范围、内容、标准及普查软件的应用开展详细的培训,理论培训与实地操作培训结合,并以考核的形式,达到参与此项工作的每个人员掌握技能的目的。这种边培训边开展工作的形式,在时间紧要求高的普查工作中非常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了一支普查骨干队伍。

       在具体实施中合理利用已有的数据与资源,采用高效的工作模式,突破难点。首先做到合理归类。利用已完成的馆藏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成果,结合藏品管理中的分类原理和实际工作经验,将目标普查藏品划分为已有数据待转换部分(主要为三级以上珍贵藏品)、已认定的一般文物、未认定藏品和复制品四部分。

       其次是采取流水作业的工作模式和“定岗、定责、定时、定量”的工作方法。综合考虑博物馆日常工作与普查试点工作,合理搭配骨干力量与一般参与人员,人员分成两组,两个工作小组同时开展普查工作,其中一组发挥后备力量。每组设立信息补全、信息核对、信息录入、信息审核四种岗位,提出每岗位的工作职责,每个小组中有 2 名人员对文物进行重量和尺寸的测量以及完残程度的核对等工作;1 名人员对文物的其他信息按照各项标准进行核对和补充,包括核对来源、入藏时间,规范文物名称等要素项;以上各信息完善补全后交由另一名人员进行系统录入。每组设立兼职审核员一名,负责对录入软件的信息核对审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要求无特殊情况,信息补全岗位每天保障四个小时的入库工作时间,每天每组不少于 50 件套,信息审核岗位要求日结日清。至少保证一组人员在每工作日按照要求进行普查,保障基本进度。通过阶段性工作的探索,形成以分组筛选法,排出普查顺序,确定起始路径;以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为原则,各岗并进,流水作业工作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显现良好实效。实现普查与博物馆建设的共赢。一是强化文物安全。普查工作是一次大规模的文物集中整理,参与的人员、整理的文物都是密集型的,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普查中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及时排除安全操作隐患,总结规律,补充完善细化《藏品安全操作规程》。二是促进藏品研究与管理。比如在此次普查工作中发现清代青岛胶州籍著名画家高凤翰重要印章数枚,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完善博物馆的总账与分类账,藏品账目管理与文物普查同步进行,实现藏品动态化管理。针对普查发现部分馆藏文物来源、入藏时间等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启用藏品老账,以器物或藏品卡片上的原始号为查找线索,基本查明了相关原始信息,使普查的信息录入更为准确。三是促进队伍建设。通过普查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文保工作人员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以普查促进博物馆专业人员的新老交替,梯队建设,软件专家、复合型文保管理人才的培养,为进一步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素养的博物馆专业队伍创造条件。在启动老账整理工作过程中,安排两名新老总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传帮带。文保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配合参与全市集中培训和各区市普查骨干的培训,通过培训授课,传授经验。四是促进博物馆公众联系与服务。

       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将本馆普查的一二三级文物的基本信息在网站公示。五是促进文物数据管理系统规范。2013 年 3 月,青岛市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中心落户青岛市博物馆,标志着普查数据纳入系统化与规范化管理。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青岛市博物馆借助普查试点工作,优化藏品管理、加强藏品研究,在博物馆建设与普查工作结合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