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已至,晴空万里。2019年5月29日下午,青岛市博物馆文化宣讲团走进同安路小学二年级7班,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穿越历史,领略了汉文化的魅力与精粹!
汉砖有几千年的历史?汉砖的图案有什么含义?汉砖的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好奇的孩子们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来到了汉砖的课堂上,博物馆王老师向大家讲解了汉代画像砖起源于战国,盛于两汉,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并以文物资料图片的形式展示了汉墓的构造、汉砖的保存方式、汉砖的纹样以及纹样在古代的含义,如鹿代表祥瑞之意,“卧鹿”则代表高官厚禄。原来一块小小的汉砖,静静地经历风雨日晒,见证过太平盛世与金戈铁马,见证过历史的沧桑与辉煌。经过王老师精彩的讲解,孩子们对汉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妙趣横生和现场互动启发式的讲述激起了同学们对汉砖的浓厚兴趣!
接下来是互动体验环节,博物馆老师带领同学们亲手感受汉砖拓印的过程,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刷子、纸墨、拓包等拓印工具,并让同学们轻触来感受汉砖的纹路,同学们跃跃欲试,用拓包轻轻蘸取墨汁进行拓印。接下来进入了大家最期待的陶泥制作汉砖环节,揉泥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同学们都非常认真,颇有大艺术家的风范。
最终在博物馆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都拥有了独一无二专属自己的“汉砖”,它们或是小巧玲珑,或是天马行空,集合了孩子们的奇妙“脑洞”。由此可见,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呀!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地举手抢答并得到了博物馆老师奖励的小礼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本次的传统文化课堂顺利地落下帷幕。
汉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此次宣讲,同学们丰富了历史知识,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今后,青岛市博物馆也将传播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