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方寸之间见千年:古钱币里的中国故事

2025-05-078分享

       2025年5月7日,青岛市博物馆文化志愿宣讲团走进青岛天山路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钱今说》主题课堂。透过一枚枚古钱币,孩子们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感受四千年货币演变中蕴藏的智慧与传奇。

提问_副本.jpg

       从夏商时期的天然海贝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方孔圆钱,从唐代欧阳询题写的"开元通宝"到北宋风靡世界的"交子"纸币,古钱币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记录着王朝更迭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也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战国时期的"齐大刀"展现青铜铸造的精湛工艺,宋徽宗瘦金体钱文传递艺术巅峰的优雅,而压胜钱上吉祥的图案则诉说着寻常百姓的祈愿。当老师手持海贝货币和方孔圆钱实物向同学们展示时,教室里顿时响起惊叹声,这些穿越数千年的货币就这样从课本里到同学们面前。

2025.5.7方寸之间见千年:古钱币里的中国故事_副本.jpg

       宣讲特别设计了趣味互动环节,孩子们通过辨别钱币文字、猜用途等方式,深入理解钱币背后的文化密码:为什么钱币多为外圆内方?"金错刀"为何价值五千文?"交子"如何成为世界纸币的鼻祖……积极参与的同学还获得了博物馆特制的古钱币主题文创,让历史的温度从课堂延续到生活。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实物触摸环节。谷老师将珍藏的海贝货币和半两钱实物给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原来青铜钱这么重!”“贝壳上真的有小孔!”此起彼伏的声音中,书本上的货币发展史突然变得可触可感。

合照_副本.jpg

       此次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播种。当孩子们诵读钱文上的书法,触摸仿制钱币的纹路,便能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力。青岛市博物馆以古钱币为窗口,让沉淀千年的智慧在校园焕发新生,启迪新一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