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我同青岛市博物馆开放教育部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志愿者代表一起,踏上了赴济南市山东博物馆座谈交流活动的旅程。活动时间虽然短暂,却也成果颇丰,收获了启迪。
第一章:志愿者工作座谈会
到达山东博物馆后,馆内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让大家感到无比暖心,我们随即与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代表刘老师展开了关于志愿者工作的座谈会。通过谈话,我们看到了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用心之处,其中有许多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方法都值得来自青岛的我们学习,如省博物馆内的志愿工作者委员会机制,及在博物馆的领导和带动下,馆内志愿者自行组成委员会,进行志愿者的日常管理以及招新工作,并负责馆内的部分工作如外出宣讲,活动展出的组织以及相关事物的协调等。除此之外,省博物馆志愿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的情谊也让我感动,刘老师把它总结为八个字:“以大带小,以前带后”,由年长的、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对新进志愿者进行一带一培训和帮助。这既可以不断提高新志愿者的业务熟练程度,也能使得志愿者们较好地融入省博物馆志愿者家庭,可以说是一举双效。我们同去座谈的老师们也很赞同这样的方法,在座谈时也表达出了将委员会这一机制带入青岛市博物馆的想法。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也针对博物馆活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青岛市博物馆的“五进活动”,木版年画活动以及节假日的各项活动都很有特色,我们将这些活动的举办经验与省博物馆进行了分享。座谈会的目的便是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共同学习和进步,信息的你来我往之间,新鲜的工作方式和思维的输入以及友好关系的形成则是座谈最令人欣喜和希望的,但由于日程安排我们不得不结束座谈,展开下一项活动。短暂的休息时间中,两馆的志愿者老师仍然专心地讨论着。我想:用“时间无余,情意难尽”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第二章:省博物馆参观
参加志愿者座谈会的省博物馆志愿者刘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省博物馆内主要展厅的讲解,刘老师在馆内进行志愿者讲解已有四个年头,经验的积累使得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将各个展区以及展品的故事信手拈来,自然、生动地讲述给观众们听。“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座谈时温文尔雅的刘老师讲起馆内的故事是那样的形象有趣,带着我们完全沉浸在了山东地区多彩灿烂的历史文化里。在我看来,这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丰富经验积累的结果。刘老师中文专业出身,准备讲解内容会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信息收集,对于文物用途以及来历的推测总是能准确的说出时间以及出处。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深深吸引了包括来自青岛的我们和周围的其他观众。“咱们都是文化志愿者,传递的信息自然要保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我将刘老师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这不只是对于文化志愿者工作的要求,更是一句能够起到鞭策作用的人生箴言。
后记
一天的交流和参观活动结束,我们坐上了返程青岛的列车,然而对于博物馆的社会与文化价值,文化志愿者的工作认识的讨论并没有就此中断。在列车上,各位老师仍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青岛博物馆的文化志愿者工作热烈的讨论着,对于任何地区的博物馆来说,存留当地优秀文化,保护文物与古迹是博物馆的基本工作,向社会民众宣传当地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则可以说是馆内所有人工作的重点之一。坐在列车上,座谈时的点点滴滴,参观省博物馆的所见所闻以及省博物馆志愿者老师们恳切的言语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闪过,就我而言,这是一次饱含收获与启迪的文化之旅,踩在前辈肩膀上的自己对于文化志愿者的认识又有了一次深化和提高。下一步,我要增强自己的志愿工作能力,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志愿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更好地志愿服务,也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董超凡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