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一场主题为“传承、播布与教育——让博物理念走进千家万户”的公益讲座在青岛市博物馆举行。“e历史——文博公益大讲堂”上,主讲嘉宾杨剑英用精彩的历史事例与近百名学生、家长分享新博物馆学的有关内容。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好,李沧区政府主任督学李旭东,青岛61中校长李刚,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永梅、青岛市名师工作室馆校合作指导专家刘玉琪及全体成员等参加了活动。
主讲嘉宾,李沧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青岛市张永梅名师工作室馆校合作专家委员会指导专家杨剑英,从新博物馆学——博物精神与博物馆的社会使命,博物理念的传承、播布与教育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观摩者了解了如何让博物馆成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深切感受到博物馆在社会主义使命中的教育担当。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杨校长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大课堂,传统的博物馆以物为本,关注藏品本身;新博物馆学以人为本,让大家在欣赏藏品的时候,能够有所受益。正如青岛市博物馆的传统体验馆、数字博物馆、公益讲堂等,让大家能主动参与进来,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提高。
我馆镇馆之宝“宋代钧窑水洗”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讲堂上,杨校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杨校长还带来自己收藏的明朝科举第一甲第一名试卷和大英帝国时期的纺梭仿制品、汉画像石拓片、三叶虫砚盖等藏品,让现场观众传看、互动参与,精妙的环节设计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引起了现场观众极大的兴趣,大家纷纷上台表达自己对这些藏品的认识。藏品是心脏、教育是灵魂,杨校长最后说,博物馆应该成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通过藏品搭建起与大众共振、共鸣的平台,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今后,博物馆将不断深化馆校合作,与青岛市名师工作室携手共同推进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后续将举办“e历史”品牌标志设计大赛、我为文物做代言、中华好故事大赛、口述历史大赛、传统文化研习营、博物馆志愿行、历史课堂进博物馆等系列活动,为孩子们开辟更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