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十点,由青岛市文联、青岛市文广新局主办,青岛市博物馆和青岛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蔡省庐书捐赠作品展”在我馆二楼书画厅举行开幕式,蔡省庐子女亲朋与社会各界嘉宾共同出席。此次,蔡省庐先生的亲人遵从先生遗愿,将35幅精品无偿赠予青岛市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先生的高德家传和无私奉献精神。“蔡省庐捐赠作品展”展出蔡老历次捐赠作品共51幅,字体涵盖篆、隶、真、行、草,形式多样,分别代表了蔡老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捐赠仪式上,隋永琦馆长和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贺中祥先后致辞,隋馆长向蔡老家人颁发了收藏证书,对蔡先生及其家人无私的家国情怀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和由衷的敬意。此次书法作品捐赠也是蔡老生前夙愿的实现。先生生前之于岛城文化发展亦多奉献,1996年青岛市博物馆筹建新馆,面向岛城书画界征集名家名作,先生慨然响应,其后陆续捐赠作品十余幅。2015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日,先生以104岁高寿辞世,如今,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先生后人又承先生之志,将先生的30余幅墨宝无偿捐赠,是先生对岛城文脉延续和文化建设的又一遗泽,也是其子女对父亲的一种纪念。本次的捐赠作品皆是由先生学生青岛市书协主席贺中祥、副主席孟庆泰亲自甄选而出,全为家中自存至诚精品之作,足见先生方寸精微的笔墨造诣,其中有作于1962年的四体书扇,于先生书法源流颇有史料价值;更有九十岁后精品三件,皆气力饱满,愈加生动醇厚。尤其珍贵的是其九十岁所书小楷扇面,笔意精到,血脉畅达,气韵高古。《行草陶渊明桃花源记长卷》是此次捐赠作品中的重器,无论尺幅还是品质,都是蔡老存世作品中所稀见,足可宝贵。
作为青岛市博物馆“本土艺术家收藏系列”的重要部分,在岛城“书画三老”冯凭、张杰三的作品入藏市博后,这批蔡省庐书法佳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成为让后来人能够欣赏、分享的城市文化积存,更为后人缅怀和研究先生的光辉艺术历程,感念和学习先生的高尚书品和人品,提供了宝贵财富。所有展品也结集出版在《青岛市博物馆藏当代书画名家系列之蔡省庐捐赠作品集》一书中随展览一同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展至三月下旬,热爱书法艺术的朋友不要错过。
创作于1962年的四体书扇面:
纸本草书轴: 纸本楷书轴:
背景资料:蔡省庐(1912-2015),是青岛当代书法发展最重要的奠基人和最长久的见证人之一。早年成名,二十余岁即名播乡里。先生的书法博涉多家,篆隶真行草五体皆能,尤以楷书及行草造诣最深,耄耋之年仍能写蝇头小楷,在书界影响深远。可以说 ,青岛书坛小楷书风的奠定,与蔡省庐有着密切的关系。蔡省庐书迹刻石留存崂山颇多,为重修太平宫所书《重修太平宫记》,为下清宫所书魏体碑铭《海印寺遗址》等,都是其刻石书法的代表之作。无论何种书体,先生的书法风格总能体现端庄典雅、圆润秀劲的特色,不激不厉,气格高洁,既见艺术锤炼之功,又是其人格品性的鲜明反映。蔡老还是青岛书法教育的开拓者,他一生热爱艺术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追寻人品、学品、书品相统一的艺术实践,集中展现了一代大师的风范,堪谓“德艺双馨”。20世纪70年代,其在工人文化宫举办“职工书法培训班”,既开创了青岛书法教育之先河,更奠定了新时期青岛书法发展的格局,诸多当年受教的青年如今已成青岛书坛的中坚力量,先生之名足以载入青岛书法发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