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2022青博记忆】信息技术篇

2023-01-18444分享


事虽难,做则必成。回首2022,我们迎难而上、扎实奋进,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增强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文化软实力。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一年一个新台阶,稳步前进,努力实现博物馆发展新目标!

 

2022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总书记的这段话为新时代文博行业数字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作为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者和保护者,青岛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符合本馆特色、富有生机的藏品数字化保护、展示、应用之路。

 

一、科技赋能,提升线下数字导览、数字展示服务水平

 

按照青岛市“十四五”规划中建设数字青岛的要求,聚焦智慧数据应用,坚持创新融合共享,借助数字科技力量,2022年完成了《青岛史话》基本陈列AR导览眼镜项目和“文博互动数字魔墙”两个数字化项目,提升了我馆线下数字导览、数字展示的服务水平。

 

(一) 与社会企业合作,针对《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开发了全沉浸式数字化 AR导览眼镜,目前已开发制作了30个触发点位。该眼镜利用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对展览内容进行三维重建,提供多视频和声音的交互,拥有语音识别、图片识别、物体识别、文字识别等多种人工智能算法,集合了语音、触摸、头控于一体的交互体验,将传统的导览转变为身临其境的旅程,拓展了展览边界,增强了观众的视觉、听觉和交互体验,给观众带来了私人独享体验和新的逛展方式。


1图片组合1.jpg


(二)在馆内建设了“文博互动数字魔墙”,采用科技手段在虚拟世界中真实还原了文物细节,通过实景造型与多媒体内容相结合,赋予观众绚烂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支持多人观看浏览。丰富了馆内线下文物展览展示方式,成为实物展厅的有效补充,提高了我馆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效能,实现更多的文化共享。


微信图片_20221124155905.jpg

观众驻足“文博互动魔墙”体验交互乐趣


该项目包含开场动画、60件三维文物模型展示、40件图文视频展示、“时间轴”、知识图谱和“文物活起来”等六大项内容。

 

在开场动画中,通过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采集文物数字信息,运用分镜绘制、三维数字建模、搭建灯光及环境、集群渲染等影视级制做流程,突显文物细节,营造出“如入画境”的体验,同时体现出了馆藏文物的历史厚重感。文物模型3D展示,让用户可以对文物进行360度旋转及放大缩小,从顶部、底部、侧面等多个角度、沉浸式地观察文物的每一个侧面和细节。


图片4:开场动画视频效果图.png

开场视频动画效果图


图片7:图文视频展示.jpg

图文视频展示 


“时间轴”按照历史朝代顺序排列文物,通过滑动时间轴,浏览对应朝代的文物内容,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文物发展的历史进程。图文视频版块重点展示了纸质文物的历史渊源, 视频运用AR透贴技术, 让书画中的人物、花卉、风景等元素“活起来”,增加了书画类文物的欣赏性和趣味性。


5时间轴功能.png

“时间轴”功能  


知识图谱版块以古代文人推崇的多门艺术为切入点,深度发掘主题背后内涵及相关知识点,建立以“文人之艺”为主题,以品茗、插花、抚琴、对弈、挥毫、焚香等为发掘点的知识图谱,选取馆内代表性主题藏品为讲述载体,形成综合性、立体化的知识网络,观众可在展馆现场深入了解“文人之艺”相关子主题的内涵、外延及关系链,实现文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文物数字化成果的传播与利用。


图片5:观众体验文物模型3D展示.jpg

观众体验文物模型3D展示


“文物活起来”版块选择馆内代表性藏品,深度发掘文物背后的历史、用途、制造工艺等价值,结合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了艺术化表现,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使文物在屏幕上“活起来”,让文物不再只是隔着千百年的“文物介绍”,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有故事有底蕴地存在。


图片8:“文物活起来”动画视频展示.png

“文物活起来”动画视频展示


二、技术突破,全面完成馆藏珍贵文物高清照片网站上传工作

 

“网游青博”品牌下的官网“数字展览馆”版块自推出以来,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点击率持续走高。继2020年、2021年分别上传了1000件文物高清图片后,信息技术部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打破技术壁垒,成功找到了一条高效率的上传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全年共完成了7200件珍贵文物图片的上传,在上传过程中,对每一张图片都进行了精心处理,对多联屏、长画卷等文物进行图片拼接,使每件文物都以完整且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至此,我们利用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了书画、瓷器、玉器、货币、古籍等19大类920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图片的线上发布,丰富了我馆线上数字资源。这是秉承全民共享、开放办馆理念,继2013年公布馆藏珍贵名录后又一重要举措和成果,让“深藏闺房”的优秀文化遗产“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另外,我们还新制作、上传文物三维模型112件,使在线的文物三维模型数量达到300件。

 

图片组合2.jpg


三、夯实基础,加强舆论监督,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部主动与驻地公安网警大队和相关网络安全公司联系,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了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并积极参与到网络文明创建活动中,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委托专业安全技术服务团队对网站定期进行安全检测,使用专业手段对网站的架构和源代码进行全面漏洞检查,对发现潜伏的各种木马病毒和高危漏洞及时进行查杀和修补;对网站所在的云服务器,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篡改和利用。二是为每个部门的电脑安装了团队版的安全防护杀毒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实时检测电脑的安全情况,定时进行漏洞扫描和病毒查杀,确保网络安全,2022年全年共修复高危漏洞1000余个,并认真做好档案记录工作。三是做好信息化基础运维服务工作,对电脑及网络故障及时排除,全年共处理各类电脑、网络故障近300起。四是积极做好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全年上报市网络文明创建平台稿件10篇,官网转发文明稿件10篇,微博转发文明帖子22篇,参加了3次网络文明接力、答题、祭奠等活动。


图片14:主动联系住地网警来馆检查网络安全.JPG

主动联系驻地网警来馆检查网络安全


图片15:官网服务器安全评估.png

官网服务器安全评估


四、成果应用,为全馆信息数字化建设提供服务和保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通过网络进行办公、会议、看展、直播等工作的情况日益增多,网络应用的手段和形式不断更新,信息技术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全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和全面保障:完成了《探源青岛 —— 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等展览的虚拟展厅制作,并发布在自媒体端开放浏览;为我馆和乌拉圭驻中国大使馆、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网络视频会议提供网络支持和保障,理想的会议效果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更新完善了“微青博”小程序的内容,新上传20件微动画视频和2个VR虚拟展厅;对总共12期的《青博展教结合试验公开课》进行网络直播,打破原有直播流程并进行了重构,除在多个平台同时进行直播外,对直播的过程、画面、内容以及画面切换等都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做好全馆各类工作、活动的拍照、录像工作,跟踪拍摄新馆扩建中重点工作进程,全年共采集数字资料200G。


图片25:《探源青岛——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VR展厅.jpg

图片26:《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VR展厅.jpg

VR展厅局部


图片27-1.JPG

与乌拉圭驻中国大使馆、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网络视频会议


图片30:《青博展教结合试验公开课》直播.JPG

《青博展教结合试验公开课》直播



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提前布局,夯实基础,促进数字技术与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深度融合,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升级,使传统文化获得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图片31:航拍新馆建设.jpg

航拍新馆建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