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不灭的记忆】1944年抗大第一分校毕业证书

2025-07-1418分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岛市博物馆谨怀崇高敬意,依托馆藏抗战文物最新整理成果,隆重推出“不灭的记忆”红色文化主题月系列推文。

邀您触摸历史温度,倾听岁月回声。

 

不灭的记忆·叁

 

一张毕业证书见证烽火岁月

图片1944年抗大第一分校毕业证书青岛市博物馆藏

此件文物是山东潍县李学正同志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取得的毕业证书,李学正同志捐赠。其主要内容为:学员李学正,现年三十三岁,系山东省潍县人,在本校第四期政治队完成学习计划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钤时任校长袁仲贤、政委兼主任梁必业、副校长孙继先、副教育长李梓斌之印。后有罗荣桓、黎玉、萧华题词:打通思想,改造自己,坚持游击,掌握政策,努力生产,组织群众,提高技能,准备反攻。

图片图片


 

毕业证书背后的抗战史诗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决定到敌后办学,相继在陕北、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抗大分校。

1938年12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简称抗大一分校)在陕西省延长县成立。1939年,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决定将抗大一分校迁至山东,自1940年1月起,移驻沂蒙根据地办学。抗战胜利后,抗大一分校迁往东北,归属总校建制。

图片

抗大一分校既是一个教育单位,培育了大批军政人才;还是一支战斗部队,参加了数百次战斗。抗大一分校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宣传、文化建设和抗战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抗大一分校播撒了知识的种子,点燃了红色的火种。心怀坚定理想信念的学员们,不畏战争残酷和环境艰苦,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抗战精神永放光芒,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勇前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