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讲解服务 志愿报名 微信 微青博 回到顶部

让古籍保护走进百姓生活,青博五进宣讲到方所

2020-08-252379分享

       一部爆红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一直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师带入了大众视野。在一般人看来,古籍修复工作颇为神秘。

       为了让古籍保护走进百姓生活,2020年8月22日下午3点,由青岛市博物馆和方所主办的《古籍修复》课程在青岛万象城方所艺术区举行。课程吸引了三十多名对古籍修复感兴趣的读者,他们徜祥于古籍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古籍修复的方法和意义。

      古籍修复课程由青岛市博物馆王欣然主持,王欣然毕业于文物鉴定及修复专业,同时也是青岛市博物馆讲解教育员,王欣然带来的这个案例是山东省十佳优秀案例,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当天的古籍修复课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古籍修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座;第二个环节是仿古书修复体验活动;第三个环节是相关问题的答疑和解惑。

      讲座从“什么是修复”开始说起。有小朋友回答:“把坏的修好!”就是修复,小朋友的简单回答其实与古籍修复工作的两大方面之一不谋而合,古籍修复工作一方面是防止古籍损坏,另一方面是将破损的古籍修复好。古籍修复技术员犹如一个主刀医生,只不过从事的手术职业不同。同样,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就像一个手术病人一样,手术成功,等于主刀医生赋予了病人第二次生命。一件文物修复成功,同样可以让一段历史再现。

       王欣然结合馆藏实际,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古籍修复基础知识。一是向观众讲解了青岛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明正统十年道藏》,它是一套大型道教经典丛书,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以《千字文》作为函目,存4946卷,4524册,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养生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功、内外丹、人体科学等极为重要的史料。二是讲解了纸质类古籍的分类,主要分为书本和页册。三是讲解了古籍修复的常见问题,王欣然结合在青博的工作实践,向观众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如何解决古籍的鼠咬、虫洞等问题。四是讲解了修复工具及过程。修复工具主要有补书板、毛笔、糨糊碗、排笔、镊子、棕刷、板刷、喷水壶、压书板、压石、起子、剪子、平头锥子、锥板、方顶铁锤等。修复过程依次是拍摄修复前书影、制定修复方案、打糨糊、拆书、掲书叶、书叶去污、配纸、溜书口、补书叶、托书叶、修书皮、压平、折叶、剪齐、撴齐、锤平、加护叶、压实、钉纸捻、装书皮、订线、压平、拍摄修复后书影和填写修复档案。

        在了解了古籍修复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开始进行仿古书修复体验阶段。在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向观众发放了仿古书页、补纸、宣纸、毛笔、排笔、板刷、喷水壶、镊子、糨糊碗等体验用品。仿古书修复的大致流程是:先对仿古书页进行一点破坏,为以后修补留出空间;将仿古书页有字的一面朝下放平在桌面,用喷水壶将仿古书页均匀喷湿,用板刷将仿古书页刷平,不留气泡;用均匀沾胶的毛笔将纸条粘在中缝处;按照仿古书页破损的大小在补纸上剪裁略大于破损口的纸张,用毛笔将其粘在破损洞口处,用镊子将多余部分剔除;用均匀沾胶的板刷在仿古书页背面涂抹;将大宣纸尽量卷紧后铺开,盖在仿古书页背面之上,用板刷将宣纸上的气泡剔除;仔细地将宣纸从桌面上揭下,再根据情况做局部的修整。

      最后,讲解老师对观众提出的古籍修复纸张、工具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古籍是人类历史生活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修好一件古籍往往要经过清洗、加固、粘接、补配、绘图、粘补等十多道程序,作色作旧是最关键性的一个环节,“整旧如旧”是古籍修复精髓所在。

现场观众们通过认真听讲,并按照步骤认真完成仿古书修复具体过程,他们既感受到了古籍修复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了古籍修复的艰辛,认识到古籍修复是一个需要匠心和情怀的行当,我们应该让古籍得到更多的保护,让古籍保护走进更多百姓的生活。

 


返回